中国“春节”申遗成功,韩国网友集体炸锅!部分韩媒指责中国“文化掠夺”,甚至将矛头对准石锅拌饭、汉服等争议话题。然而,这场“文化争夺战”的背后,韩国网友的评论却暴露了更深层的矛盾——从“端午节”到“泡菜起源”,为何韩国总在“抢注”中国文化?
[韩国网友“嘴硬”现场]
1. “端午节是我们的!”
“江陵端午祭明明和中国的端午节不同!我们有巫术祭典和假面舞,你们只有粽子!”——韩国网友@KimchiLover(注:实为韩国2005年单独申遗的“江陵端午祭”,与中国端午节名称、习俗不同)

2. “泡菜宇宙起源论”
“泡菜(Kimchi)是韩国的灵魂!中国连泡菜都要抢,简直是文化小偷!”——韩国教授徐垧德曾公开宣称“中国抢走泡菜”,引发中韩骂战。
3. “汉服抄袭韩服?”
“北京冬奥会朝鲜族服装就是韩服!中国在模糊历史!”——冬奥会期间,韩国网民围攻中国社交媒体,声称汉服源自韩服。
4. “汉字也是韩国的!”
“世宗大王发明了韩文,但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创造的!”——部分韩国学者曾提出争议观点,遭历史学家打脸。
米兰体育官方网站[深层原因:为何韩国痴迷“文化抢注”?]
1. 历史自卑与身份焦虑
韩国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附属国,文化深受中华影响。近代经济腾飞后,急需摆脱“文化附庸”标签,通过申遗、重构历史叙事塑造独立民族认同。
2. 文化产业驱动的“文化镀金”
韩国将文化输出视为国家战略,K-pop、韩剧等产业的成功使其更注重“文化品牌化”。申遗不仅能提升国际影响力,还可为旅游、影视等产业背书。
3. 国际规则下的“合法争夺”
联合国非遗申报允许“共享遗产”,韩国利用这一规则,将源于中国的文化本土化后单独申遗(如“燃灯节”被指借鉴中国灯会),引发争议。
4. 媒体炒作与民族情绪助推
韩国部分媒体夸大中韩文化争议,煽动民众“受害意识”,甚至编造假新闻(如“孙中山是韩国人”)以博取关注,加剧对立。
[专家解读:谁在“偷”文化?]
- 中国学者:文化遗产的传播本是文明交流的见证,但韩国将“文化流变”曲解为“文化起源”,本质是历史虚无主义。
- 国际舆论:美国《VOGUE》曾发文力挺中国汉服,日本网友亦嘲讽韩国“剽窃中日文化填补自卑”。
[网友辣评]
- 中国网友:“宇宙都是韩国的,建议申遗‘太阳系’!”
- 日本网友:“韩国连拉面都要说是自己的,下一步是不是要抢寿司?”
- 韩国理性派:“与其争论过去,不如创造新文化。BTS可比泡菜更有全球影响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