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9日清晨,北京亦庄的马拉松赛道上演了一场科幻大片:20支人形机器人战队和人类跑者同场竞技,争夺全球首个“人机半马”奖杯!这场赛事不仅是科技的狂欢,更是一次对机器人极限的残酷测试——21公里开放赛道、复杂路况、电池续航……最终,机器人“天工Ultra”以2小时40分完赛,比去年进步了整整3倍速度,但比成绩更炸裂的,是它背后藏着的黑科技!当机器人开始挑战人类耐力极限,我们离"人机共融"的未来还有多远?

这场由北京市多部门联合主办的赛事,堪称机器人界的"奥运会"。20支来自全球的机器人战队,要在21.0975公里的开放赛道上完成双足奔跑、自主避障、实时导航等超高难度动作。央广网拍摄的现场画面里,1.8米高的"天工Ultra"灵活穿过泡桐大道的场景,活像科幻电影成真。

天工Ultra夺冠
夺冠的"天工Ultra"藏着不少黑科技:能边跑边换电池不断电,脚底装了"防滑鞋",甚至搭载了类似人脑的"慧思开物"智能系统。最绝的是它的能耗管理——55公斤的体重跑完全程,耗电量仅相当于玩3小时手机!网友调侃:"这续航比我家的扫地机器人强多了。"
机器人换电池特写
别看现在机器人跑半马还追不上人类,但这项技术正在颠覆多个行业。北京亦庄已聚集300多家机器人企业,从医疗护理到灾难救援,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爆发。就像赛事负责人说的:"今天它们是赛场选手,明天可能就是你家快递员。"
社交媒体上#机器人马拉松#话题炸开了锅。有人担心失业,专家却指出:机器人再强也缺乏人类的应变能力。就像比赛中突遇的大风天气,人类选手能即时调整策略,而机器人还得靠程序升级。这或许正是人机协作的价值——取长补短。
"如果未来举办人机马拉松联赛,你支持机器人单独比赛还是继续人机同场?”来评论区聊聊吧